起因是读到了这篇短文:The Daily Routines of 12 Famous Writers
How can you pull that potential out of yourself and share it with the world?
Perhaps the best way is to develop better daily routines.
本书的作者在序言中问出了我的心声和疑惑:
“怎么才能一边在赚钱糊口之余,又能创作出意义深远的作品?”
“如何在异常忙碌的生活中,保有属于自己的创造?”
拿到书的第一时间,我翻到了卡夫卡篇,因为他是著名的小职员作家。但当看到他的作息,我无语了,工作挺清闲的啊?
卡夫卡在劳工意外保险局的工作,办公时间为从上午的8-9点到下午的2-3点。
而他到了晚上十点半或11点半才开始写作,依据力气、意愿和运气,一直写到一、二、三点
或许很难效仿。答案,真正的奥秘在于自己。
我曾和朋友交流过我的阶段性回答,改编自村上,有些中二。
“我的一天只有22个小时,1个小时固定给运动,1个小时固定给阅读写作。”
那么,剩余的22个小时,11个小时工作,7个小时给睡眠,剩余4个小时解决日常生活以支撑系统的运转。说完后,两人都有些沉默。哪里还可以压缩,睡眠、娱乐还是日常?
谁又能期待着过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
但令人振奋,也令人有些沮丧的是:书中伟大的人物,几乎都是一个模样,他们从不停止工作,绝不浪费一分钟。这真让沮丧。看看现实,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寸步难行。于是决心,迂回前行、迂回前行。跟着书中的篇章,学习迂回前行。
令人欣慰的是,看着书中的创作者们,我确认了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养成良好而凶猛的日常生活习惯,以节省情绪&精力能量。
我们越能把日常生活的细节交给不费心思的自动行为照管,就能释放出越高的心智能力,让它们发挥适当的功能。再没有比毫无任何习惯、一切都优柔寡断更可悲的人,对这样的人而言,点燃每一支雪茄,喝每一杯水,每天的起床和睡觉的作息,和展开每一件工作,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书中的创作者众多,但却惊人相似:早起 -> 用咖啡提神 -> 早餐后,持续无打扰地工作数个小时 -> 休息、散步或处理日常生活。而这3-5个小时的创作时间,雷打不动。
为了维持洞察力、创造力,他们选择过有纪律的生活。而纪律的心理和身体,也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段的灵感。
我发现基本上,只要我规律工作,就不会灵感枯竭或遭遇什么可怕的危机 –约翰·亚当斯
即使什么也写不出来的时候,也依旧遵循工作时间,即使只能盯着窗外打发时间。
想起几年前,在单向空间的活动上,我问余华,如何才能坚持写作?余华说:“别说其它的,先看看你能不能每天在电脑面前雷打不动写3-5个小时。” 那时听过就算了,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所以在读完本书后,如何迂回前进的答案很明确:
- 写作/阅读第一优先级,固定投入时间工作
- 保持强健的身体
- 每天重复
- 即使觉得自己写的是垃圾,也继续写下去
这个答案不仅仅适用于作者,而适用于心中有热情、有想要实现的东西的任何人。要让事情发生无非就是如此,先在这件事情上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日常习惯,会让这样的投入,更加稳定、减少痛苦和长线。
更想要说的是,日常的力量不止于此。即使暂时没有想要完成的东西,坚固凶猛的日常是最坚实的城墙,在某个部分崩溃或坍塌的时候,系统会将你拉回正轨。在读《江城》时,我曾思考个人日常生活和宏大叙事之间的关系,而现在有了更加清晰的答案,对抗宏大叙事和命运的方式,就是退回并且坚固保守个人日常生活。虚无和宏大,都不如先思考具体的问题是什么。
特别难过悲伤的某天,很想好好多睡一会,结果早上8点还是准时醒了。看清时间时,我哭笑不得。
这该死的周末无休的生物钟。天崩地裂了,还是醒了。不带感情的,面对现实的疾风骤雨。这该死的属于成年人的疲惫。但转念一想,或许这也是一种幸运。日常系统在运转,将人不断拉回正轨,不至于陷入痛苦和混乱。
最近的个签一直是“吃得健康、持续锻炼、保证睡眠”,因为这些事情都是正确的。原本我认为它们可以将人带到任何地方。现在我真正认可了这句话的原版“吃得健康、持续锻炼、保证睡眠,几乎可以带人走出任何困境。”
这就是日常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