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需要,优先读了。3小时就读完了。书不长,但有用。
感谢这本书,让我改变了行为模式,从而做到了一周内读完了3本书,虽然都是小册子工具书。 比较偏工具,还是推荐大家直接去看书(主要是我懒)。为什么要深度工作,懂都懂,不用多说了。
这本书对我感触比较大的是,对“注意力”的强调。
“你的为人,你的思考,你的感受和所做之事,以及你的喜欢,恰是你所关注事物的概括。将注意力放在忙碌、繁琐和压力之中,这样下去,大脑就会形成固定印象,认为工作生活中充满了压力、烦扰、沮丧和琐事。 ”
这点我简直不能再认同,我之前也曾经思考过,是否“话语体系塑造着生活”。而我也厌倦了陈旧的、消极的、重复的、可预测的、枯燥单调的“内卷、焦虑、无意义追寻”的话语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打开新闻媒体、铺天盖地,而我的情绪、注意力和想法也全部都陷到了这些论调之中,整个人都显得无力、无精打采。倒不是说积极就能改变,而是这种「丧」和「压抑」真的让人心情不好。对这些想法的注意力倾注,阻碍了我的行动力。
很明显,如书中所说,这些影响了我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决定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将其放在更有积极或者更有意义的话语体系表述中。 说回深度工作,要做到深度工作并不容易,最重要的就是要固定化自己的习惯,从而让进入深度工作的成本最小化。
⭕️ 确定自己的深度工作节奏:作者介绍了三种深度工作的哲学,包括禁欲主义哲学、双峰哲学、节奏哲学和新闻记者哲学。双峰哲学、节奏哲学值得一试。
⭕️ 坚决执行并关注过程指标:记录深度工作的时长,定期统计和review
⭕️ 拥抱无聊,远离社交媒体
⭕️ 区分工作中的浮浅工作和深度工作,做好一 天的工作计划安排,为深度工作预留时间,固定日程
在读完书之后,我列了自己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并且尝试执行了一周,结论是:
- 最重要的是先明确重要且复杂需要长期投入的是什么。坦白说,我现在不是很清晰,只能先从读书和运动做起。
- 双峰哲学通过坚持早起和回家继续学习可以一试。目前基本做到。
- 固定化时间和习惯,固定早起后要做的事情。早起后可以做到,工作时间完全没做到。
- 零散娱乐时间/食堂排队要么发呆,要么聊天,尽量不刷手机。食堂排队不玩手机很轻松,发呆真的太快乐了。
- 尝试着进行详细的日程规划和记录。(完全没做到,需要重新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