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8 《深度工作》/卡尔·纽波特

因为需要,优先读了。3小时就读完了。书不长,但有用。

感谢这本书,让我改变了行为模式,从而做到了一周内读完了3本书,虽然都是小册子工具书。 比较偏工具,还是推荐大家直接去看书(主要是我懒)。为什么要深度工作,懂都懂,不用多说了。

这本书对我感触比较大的是,对“注意力”的强调。

“你的为人,你的思考,你的感受和所做之事,以及你的喜欢,恰是你所关注事物的概括。将注意力放在忙碌、繁琐和压力之中,这样下去,大脑就会形成固定印象,认为工作生活中充满了压力、烦扰、沮丧和琐事。 ”

这点我简直不能再认同,我之前也曾经思考过,是否“话语体系塑造着生活”。而我也厌倦了陈旧的、消极的、重复的、可预测的、枯燥单调的“内卷、焦虑、无意义追寻”的话语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打开新闻媒体、铺天盖地,而我的情绪、注意力和想法也全部都陷到了这些论调之中,整个人都显得无力、无精打采。倒不是说积极就能改变,而是这种「丧」和「压抑」真的让人心情不好。对这些想法的注意力倾注,阻碍了我的行动力。

很明显,如书中所说,这些影响了我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决定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将其放在更有积极或者更有意义的话语体系表述中。 说回深度工作,要做到深度工作并不容易,最重要的就是要固定化自己的习惯,从而让进入深度工作的成本最小化。

⭕️ 确定自己的深度工作节奏:作者介绍了三种深度工作的哲学,包括禁欲主义哲学、双峰哲学、节奏哲学和新闻记者哲学。双峰哲学、节奏哲学值得一试。

⭕️ 坚决执行并关注过程指标:记录深度工作的时长,定期统计和review

⭕️ 拥抱无聊,远离社交媒体

⭕️ 区分工作中的浮浅工作和深度工作,做好一 天的工作计划安排,为深度工作预留时间,固定日程

在读完书之后,我列了自己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并且尝试执行了一周,结论是:

  • 最重要的是先明确重要且复杂需要长期投入的是什么。坦白说,我现在不是很清晰,只能先从读书和运动做起。
  • 双峰哲学通过坚持早起和回家继续学习可以一试。目前基本做到。
  • 固定化时间和习惯,固定早起后要做的事情。早起后可以做到,工作时间完全没做到。
  • 零散娱乐时间/食堂排队要么发呆,要么聊天,尽量不刷手机。食堂排队不玩手机很轻松,发呆真的太快乐了。
  • 尝试着进行详细的日程规划和记录。(完全没做到,需要重新想办法。)

21/08 《断舍离》/山下英子

日本人写的书,真的好喜欢画画。

上个双月给自己的挑战是「了解极简主义」,拖延了两个月。在网上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关于极简主义的系列帖子/课程/视频,最终决定看书,于是晚上抽出时间看完了《断舍离》。 “断舍离”是一个已经流行了很久的概念,在没有仔细接触之间,我对它的理解是“扔”。 看完后,我理解到其本质是“将现在自己有限的精力/空间给予最重要/最喜欢/最享受的事物上”。 这是一种节约,包括:金钱、精力、空间、时间 判断的核心是:现在的自己与这个事情/物品的关联度(是否想用/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重要的是,是现在的自己,不是过去的自己,也不是未来的的自己。

  • 不是未来的自己:在面对危险/危机,我升高的焦虑水平会让我做出很多应激行动。比如焦虑国内疫情而囤积的一大箱口罩..这种积攒行为都是基于失去/得不到的焦虑,但实际上只是想象而已。
  • 不是未来的自己:当我们面对物品的时候,总是觉得,这个东西我未来可能会用到,这件衣服我未来可能会穿。但是,这些都是对未来的自己美好的想象。现在都不喜欢的东西,凭什么确定未来的自己就会喜欢?想通了这个,衣服扔起来就快速多了。(至少我是这样)

从实操来说,如何进行断舍离? STEP1: 放弃幻想,面对现实

  • 这是与我最不谋而合的理念。“认清现状,是行动的第一步。先将有什么/做了什么mapping出来,然后再来想办法。要清清明明,而不是浑浑噩噩、自欺欺人。
  • 断舍离的第一步也是如此,将所有的东西都找出来,铺开看看自己有些什么东西。

STEP2: 取舍

  • 先扔“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 再考虑物品和自己的关联度,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扔掉不需要的、不合适的、不愉快的东西

STEP3:收纳

  • 将通过筛选的物品分类整理好,进行杂物收纳。让摆在明处的东西尽可能少,最好只占1成。(附赠一个风水小知识🥳,厕所、厨房一定要尽可能地干净、整齐、宽敞、东西少,因为这两个位置是家中财位,尤其是厨房)
  • 清扫·擦拭

真的真的,先“扔”再“收”再“擦/洗”,太多人一想到整理,就会想到说“那先下单几个收纳箱吧”。先扔,再看看是否需要吧。 STEP4:控制入口

  • 1 out 1 in:先出后进。严格把控的标准,确保新进物品的喜爱度超过现有的最低喜爱度物品。没有提升,就不要买
  • 如无必要,不添实体:这并非书中所说,而是近期帮助我做购买决策的重要理念。“如果一个东西的功能能够被现有的物品的功能替代,那么就不必增加。”举个例子,煮蛋器。但是,锅+水煮就可以煮蛋,因此不需要新增,即使煮蛋器真的很便宜。

我很喜欢“断舍离”的理念背后蕴含的道理:

  • 面对现状,坦诚和真诚的面对自己和他人,因为这能让我们保持“无论向谁展示都没关系”的状态。自然就自信自爱了起来。
  • “珍惜当下,缘尽放手”,只有足够喜欢,才会足够珍惜。越压缩,才越能激发对当下事物的珍爱。只有足够珍惜,在缘尽之时,才能潇洒说一句:无憾,再见。
  • 日常的放手练习,是为了让我们坦然接受和面对当失去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那一天。对钱物是如此,对身边的人和关系更是如此。

断舍离或者极简主义不是要过一种清教徒或者逼仄紧张的生活,而是抓住并珍惜当下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行动起来真的很简单。只需2小时左右。之前一直认为自己东西不多,面对现实后发现,我其实还是挺能瞎买的。收拾完后,宽敞不少,整个空间的气场也提振许多。既然你已经耐心看到了这里,不如给自己定一个日历,也来尝试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