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非常好的心理书籍,我将此书推荐给别人的时候,经常开玩笑说,这本书说出了心理学的底层逻辑。相较于其他心理学书籍,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好读! 真的好读!深刻的同时还没有那么沉重!不会激起人的痛苦和焦虑!
作者借患抑郁症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故事,回答了人的性格和反应是如何被塑造的。最重要的是其点明了:当人产生被害者心态时,更可能是因为其自己在配合施害者玩”受害者游戏“,即Poor Little Me。被害者成为了施害人的同谋。就像我在上一篇读书笔记中写到的,自怜是一种危险、错误但上瘾的思维方式。负起责任来。
但更为重要的是自我察觉能力,因此在第一轮见面,苍鹭不断向蛤蟆发问,要其察觉自己所处的状态。随后介绍,自我状态的类型,理论知识的铺垫可以让人在察觉状态之后,明白这些状态的根源是什么以及其是如何运作的。察觉到了之后,就能对自己负起责任来,至于过往父母给我们带来的或许伤害和痛苦,不如就放手原谅,算了吧。因为紧抓着不放,便一直在对他人责怪之中,便难以真正前进。
以下是简单记录的本书思维导图(伪)
–>
蛤蟆先生和苍鹭先生(心理医生)的会面,以及他们会面时聊了什么
Round1:真实的感觉是什么 -> 自我感受察觉;当事件发生时,自己处于什么状态 -> 自我状态察觉
Round2: 自我状态

① 儿童自我状态: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的基本行为模式,让人自动做出反应,人会像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儿童自我状态包括:自然型儿童(快乐、愤怒、悲伤等基本情感);适应型儿童(顺从/同意/愤怒/取悦/道歉/依赖)
② 父母自我状态:挑剔、审判
挑剔型父母状态:严厉、愤怒、爱之责任、评头论足

③ 成人自我状态:用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不被父母过去的声音驱使,也不被童年情绪围困
从责怪他人/自己 → 负起责任/ 原谅父母
在成人自我状态下,可以获得真正地成长
Round3:说出人生故事 -> 理解自我剧本
“我不好,你好”:受害者游戏、PLOM游戏
“我好,你不好”:道德制高点审判者
“我好,你好”:需要靠行为和态度持续展示
Round4: 情感智力
- 表现是: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能管理情绪,控制冲动,懂的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